新闻动态

广东地区新冠检测共识发布 助力全球抗“疫”

2020-10-09179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暴发蔓延,其发病隐袭,传染性强,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且无特效药物,疫情发展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COVID-19疫情暴发后,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坚实领导下,中国迅速建立了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并获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而快速精准的实验室检测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国务院发文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均需具备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为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于2020年3月初迅速组织广东省内病毒学、临床检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领域的病毒专家、检验专家及临床医生共23人,总结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结合广东省一线防治及检测经验,撰写了《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共识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山大学、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赛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特邀钟南山院士作为顾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室杨子峰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作为通讯作者。


图1 部分专家多次集中讨论、修改共识细节

该共识涵盖了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核酸检测、血清学筛查、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为广大实验室检测人员提供了清晰易懂、实用性强的专业指引及建议,以期共同提高实验室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水平,助于控制疫情发展。

依据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全身症状和肺炎影像学改变等可作出COVID-19临床诊断,但实验室检测是明确其病原学诊断、发现和排查者的重要依据。由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毒载量、血清学指标等会发生动态变化,如何在特定阶段采取合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临床医师进行COVID-19确诊至关重要。本共识总结国内外现状,结合广东省一线防治及检测经验给出了相关建议及解读(图2)。

图2 合理根据病毒复制规律和病程选择诊断方法及检测标本

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抗原和抗体检测,其中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实验室检查部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可通过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滴度变化以评估疗效和疾病转归。基于抗原抗体结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标本中的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溶血、纤维蛋白以及因其他类型冠状病毒的抗原交叉反应可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因此,血清学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独立确诊依据,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暴露史、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本共识为此就核酸及血清学分析整合结果进行了解读(图3)。


图3 核酸与血清学整合结果解读

该共识英文版已于2020年7月2日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正式接收(全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944351/ DOI: 10.21037/jtd -20-1928),充分体现了广东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与海内外医务人员及检验人员共享实验室诊断经验,在抗击COVID-19方面实施国际援助的决心和行动。共识中文版于2020年9月29日在《国际呼吸杂志》正式接收,力将广东地区实验室检测诊断经验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