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杨子峰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专项项目

2024-02-01448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专项项目评审结果,由杨子峰教授团队申报的“临床价值导向的新冠病毒3CLpro单药口服抑制剂的长效机制研究及研发”项目获批立项,这是广州医科大学获批基金委医学科学九处首个新冠专项项目。

该专项由杨子峰教授主持,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熊晓犁研究员团队和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戴俊主任团队共同申报。杨子峰教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获得者,是我国靶向3CLpro抗新冠首个单药口服一类化学小分子创新药物来瑞特韦的核心研发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抗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治研究,负责该项目的临床前药理研究及联合头部企业开展该项目的临床研究。熊晓犁研究员长期致力呼吸道病毒的结构与感染互作机制研究,负责本项目基于药-靶单晶技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部分,戴俊主任团队则负责该项目基础研究的P3实验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拟资助“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专项项目,旨在以新型冠状病毒为突破口,聚焦于抗病毒药物研究中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探索发现抗病毒药物研究的新靶标、新理论,建立新策略、新技术与新方法,系统、深入研究有效抗新型冠状病毒候选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为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防控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基于现有抗新冠上市药物剂量过高、联合用药致DDI高风险、生殖毒性大、短效等未能满足新冠长期存在的临床新需求,拟进一步完善抗新冠等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理论,开发更加安全高效抗新冠药物。为此,该项目围绕新型抗新冠3CLpro抑制剂SAL0133的长效性、广谱性和抗耐药性开展基础研究,阐明其长效机制,确证其临床前广谱性和抗耐药性,以此作为后续临床研究的科学依据。并基于此开展临床研究以确证SAL0133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从而开发低剂量、单药、低毒、长效的口服小分子药物。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防控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为满足新的抗新冠临床需求提供更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



1707270166184283.png

杨子峰


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中心主任。

二级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获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2023年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入选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新冠专项等课题。

师从钟南山院士,从事中西医抗呼吸感染防治研究。率先发现H5N6禽流感患者(NEJM 2015);联合企业共同研发了我国首个抗新冠口服单药来瑞特韦并通过结构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其单药口服的长效新机制(Nat Microbiol 2024,EClinicalMedicine 2023),完成我国首个抗甲流PB2药物昂拉地韦临床前药理和临床研究(Lancet Infect Dis 2024, Pharmaceuticals 2023),获NDA受理;筛选上千个抗病毒中药品种并发现了多个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药单体、复方和传统秘方,阐明其药靶互作的抗病毒免疫调节与抗炎机制(Med. 2024,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J. Infect. Dis. 2018);新冠期间应急攻关,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开展新冠病毒的监测与疫情预测预警工作,创建了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精准预测模型的传染病监测与预测预警平台(J Infect 2023,STTT2022,Natl Sci Rev 2022,Front Immunol 2023,J Thorac Dis 2020/2021/2022/2023);牵头成立大规模流行病预报和预测系统及应用示范研究协作组,推动大规模流行病的时空分布与多元数据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