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杨子峰/马钦海团队从木脂素抗病毒共性研究到连翘苷系统转化:中西医结合抗呼吸道病毒的创新之路

2025-07-1120

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病毒变异快、易叠加流行,传统化药靶向病毒易耐药且难改善肺损伤。中医药虽在调控免疫炎症方面优势显著,但活性成分不明、机制模糊成为制约转化的共性瓶颈。从中药挖掘新型抗病毒药提供了一个新选择,开展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传染病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方向。

实验室杨子峰/马钦海团队以“宿主靶向调控” 为核心策略,开启长达十余年的中西医结合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攻关:

(1)研究团队依托港澳台科技专项,联合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新发现的一类新颖的抗流感天然产物环氧型木脂素为线索,实验室李菁博士从经典抗病毒中药板蓝根出发,筛选获得活性木脂素成分,为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发现提供了新来源。借鉴于此,进一步从杜仲、桂枝中分离鉴定32个木脂素化合物,其中17个新木脂素结构,获得了兼具抗病毒抗炎活性的木脂素库。利用成熟流感模型和扎实感染病毒机制研究经验的优势,并与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单细胞活体成像系统等药理平台相配合, 获得木脂素类化合物干预病毒感染后相关信号通路的新结果。首次揭示“中药通过多靶点协同调控宿主信号通路” 的共性机制,从化学和抗病毒药理方面共发表SCI文章5篇,中文核心1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2项(杨子峰、李菁、姜志宏等)。

(2)进一步基于木脂素研究构建的技术平台,研究团队与广东省药物非临床评价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国家人社部大连富生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富力教授合作,聚焦连翘苷(KD-1)广谱抗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机制研究,实现从共性机制解析到新冠/流感临床转化的飞跃。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一:从木脂素共性机制破解“中药黑箱”,提出“中药多靶点免疫稳态调控”理论,为抗病毒中药研究树立新范式。

1、技术平台创新

研究团队引进澳门科技大学“活细胞固相色谱技术”,攻克中药微量成分分离难题,首次从板蓝根中追踪到抗流感关键成分——环氧型木脂素,并建立了 “活性成分-宿主通路-基因网络”三维筛选模型,为后续连翘苷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

2、共性机制发现

研究团队证实木脂素不直接杀病毒,而是通过双重调控宿主:既能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等炎症因子风暴;也能显著激活RIG-I-IFNα/β通路的关键蛋白表达,上调抗病毒基因IFIH1、TRIM25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及其诱导炎症紊乱作用。

研究亮点二:连翘苷系统研究实现临床转化

1、共性技术的升华应用

研究团队基于前期木脂素研究建立的宿主靶向筛选平台,锁定连花清瘟复方中已有早期研究基础的核心单体连翘苷(KD-1)(连翘苷由富力教授生产提供),进一步确证其广谱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特性:体内外广谱抑制新冠野生株及Omicron BA.1/BA.5/EG.5等变异株及流感病毒的复制增殖,且对病毒感染诱导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毒载量及死亡保护具有明显的改善保护作用。

2、机制深度解析

双效抗病毒机制(发表于Engineering、Phyto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

阶段

作用靶点

效应

病毒入侵期

竞争性结合整合素αvβ1

阻断Spike蛋白内吞

免疫紊乱期

抑制P38 MAPK磷酸化

下调IL-6、TNF-α风暴


调控Smad4/SP2-BRD7轴

纠正糖酵解紊乱及巨噬细胞极化

3、临床转化里程碑

2023年7月,连翘苷获国家药监局中1类新药III期临床批件(2023LP01360),成为我国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抗新冠中药单体。实现了从木脂素共性平台→连翘苷机制创新→II期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提升)→III期批件,贯通中药现代化研发全链条转化路径。

[创新价值]:从岭南药材到抗疫“中国方案”

1、科学层面

破解中药多成分作用黑箱,建立“宿主免疫调控”共性研究范式;实现首个中药单体抗新冠III期临床转化,为应对病毒变异提供新策略。

2、技术层面

集成活细胞色谱、多组学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前沿技术,推动中药研究进入精准时代。

3、临床意义

“连翘苷双效机制既能早期阻断病毒入侵,又能中后期调控免疫风暴,这正是中医药‘治未病、防传变’思维的现代诠释。”——杨子峰教授

[总结]

从木脂素共性机制到连翘苷临床批件,杨子峰/马钦海团队以 “十年磨一剑” 的坚持,走通“基础研究发现共性规律→技术平台孵化明星分子→临床解决重大疫情”的中医药创新之路。该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人才项目、广州实验室项目等的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Engineering、Phyto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彰显中西医结合抗疫的“中国智慧”。

[代表性成果]

(1)代表性成果1:杨子峰/马钦海团队在《Phytomedicine》(中科院1区,IF:8.3)发表了题为“Phillyrin (KD-1)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human coronavirus 229E (HCoV-229E) by suppressing the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signaling pathway”的文章,揭示了连翘苷KD-1 广谱抗冠状病毒特性,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了新型、安全和有效的潜在治疗策略。

1752199294449733.png

(2)代表性成果2:杨子峰/马钦海团队在《Engineering》(中科院1区,IF:11.6)发表了题为“Elucidating Forsythin’s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the P38 MAPK Pathway in SARS-CoV-2 Infection”的文章,揭示了P38通路在SARS-CoV-2感染中的关键作用,并证实了KD-1通过抑制P38通路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1752199312776886.png

(3)代表性成果3:杨子峰/马钦海团队于2023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获批的中药和天然药物1类新药连翘苷治疗新冠肺炎III期临床试验批件(2023LP01360),为连翘苷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