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李靖教授团队与程璘令教授合作在支气管扩张症免疫应答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8-1346

近期,李靖教授团队与程璘令教授合作在《Respirology》上发表题为“PMN-MDSCs Orchestrate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Lung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in Bronchiectasis”的原创研究论文,揭示支扩患者肺部存在大量多核型-髓系来源抑制细胞(PMN-MDSCs)聚集,进而介导肺部免疫抑制微环境,且与支扩临床结局相关,为支扩气道免疫微环境提供新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科学意义。

研究背景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肺部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是支扩主要免疫应答特征,与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支扩气道中性粒细胞功能显著受损,表现为吞噬和杀菌功能显著降低,细胞生存能力延长,延缓细胞凋亡,以及 产生 更高水平的活性氧等。蛋白质组学进一步分析发现,支扩气道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多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蛋白,包括S100A9 (MRP-14)和S100A8 (CFAG),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以及妊娠区带蛋白(Pregnancy zone protein,PZP)等。综上研究提示,支扩患者气道中可能存在一个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微环境,且中性粒细胞本身可能已经发生功能重塑,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但目前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主要研究发现

1.发现支扩气道存在大量PMN-MDSCs聚集,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通过细胞流式术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支扩患者肺部存在大量PMN-MDSCs聚集,且具有很强的T细胞抑制功能。

2.揭示支扩肺部中性粒细胞大部分为LOX-1+PMN-MDSCs

支扩患者肺部大部分中性粒细胞为LOX-1阳性,且LOX-1+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胞共培养实验揭示支扩气道中性粒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3.阐明PMN-MDSCs通过ARG-1介导支扩肺部免疫抑制微环境

转录组揭示支扩来源的PMN-MDSCs高表达ARG-1;ARG-1抑制剂或者添加L-Arginine可显著抑制PMN-MDSCs对T细胞的抑制功能。

1755048911857617.png


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次发现PMN-MDSCs在支扩肺部大量聚集,且与支扩临床结局显著负相关,揭示PMN-MDSCs介导肺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参与支扩疾病进程的新机制,为靶向PMN-MDSCs用于支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