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晚期肺癌脑转移又有新的治疗选择——安罗替尼

2020-05-183049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种,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肺癌新药,安罗替尼已经获批用于肺癌的后线治疗,相关学术成果不仅在各个国际会议上脱颖而出,而且频频在各大热门期刊上亮相。2020年伊始,研究者对ALTER-0303研究中的脑转移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于The Oncologist杂志(IF=5.3),论文通讯作者为实验室何建行教授及梁文华副教授,第一作者为姜顺军主任。

安罗替尼是一款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的靶点包括VEGFR、PDGFR、FGFR以及c-Kit。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发现脑转移。以往,脑转移患者预后不佳,生活质量差,治疗手段有限,根据脑部转移病灶的数量,脑转移患者治疗方案可以是立体定位放疗(SRT)或者是全脑放疗(WBRT),也可以通过手术移除局部病灶。但是国内的患者由于担心脱发等副作用,往往很排斥放疗,同时也恐惧进行颅内手术。

全国多中心ALTER-0303研究证实,安罗替尼三线单独使用可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PFS和OS双重获益,经NMP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而对于存在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患者,前期需经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可接受安罗替尼治疗。

本次研究发现,安罗替尼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长的PFS (mPFS:4.17月 vs. 1.30月;HR: 0.29, 95% CI: 0.15-0.56;P<0.001),且OS有延长趋势 (mOS,8.57月 vs. 4.55月;HR: 0.72, 95% CI: 0.42–1.12;P=0.171)。脑转移患者的获益程度与无脑转移的患者相似 (中位PFS, 4.53 vs. 1.37 个月;HR=0.33; 95% CI, 0.24–0.45; 中位OS, 9.93 vs. 6.80个月; OS HR=0.67; 95% CI, 0.50–0.91)。

对安罗替尼治疗组中14例在基线期确定存在脑转移患者的分析显示,颅内客观缓解率为14.3%,疾病控制率为85.7%,其中部分缓解(PR)2例(14.3%),疾病稳定(SD)10例(71.4%),疾病进展(PD)2例(14.3%)。

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安罗替尼组患者的首次脑部进展时间更迟出现(TTBP)(HR, 0.18; 95% CI, 0.04–0.79; p <0.02)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HR:0.12,95%CI:0.02-0.95),EGFR突变(HR:0.07,95%CI:0.01-0.58),不吸烟(HR:0.17,95%CI:0.04-0.82),PS 1分(HR:0.25,95%CI:0.07-0.86),临床分期IV期(HR:0.31,95%CI:0.10-0.94),既往接受靶向TKI治疗(HR:0.12,95%CI:0.02-0.74)或既往接受手术治疗(HR:0.15,95%CI:0.03-0.86)等亚组中安罗替尼组患者均可以获得更长的TTBP。

作为三线用药,安罗替尼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有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安罗替尼在一线治疗中的价值,同时,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大放异彩的今天,安罗替尼能否在与这些药联合治疗的情况下,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值得期待。


作者简介


梁文华,副主任医师,博导、博后合作导师,青年珠江学者。现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秘书长及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CSCO肺癌诊疗指南专家顾问。至今共发表SCI论文12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9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650+,被引1600+次,包括:J Clin Oncol (IF 28.2,两篇),BMJ(IF 27.6),Lancet Oncol,J Thorac Oncol(IF 12.6),Cancer Res等国际顶尖期刊。任SCI杂志Transl Lung Cancer Res(IF 4.8)副主编,J Thorac Dis, Ann Transl Med编委。作为完成人之一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评CSCO全国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人民网“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等。


参考文献

1. Xie C, et al. Cancer Sci. 2018;109(4):1207–1219.

2. Lin B, et al. Gene. 2018 May 15;654:77-86.

3. 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4. Tian, S, et al. Cancer Sci. 2011 Jul;102(7):1374-80.

5. Sun, Q,et al. Cancer Biol Ther. 2014;15(12):1635-45.

6. Jiang S, et al. The Oncologist, 2020. 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