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实验室H7N9流感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2020-08-281582

近日,实验室呼吸道病毒与感染学组陈凌/潘蔚绮教授课题组在H7N9疫苗研究中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valu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H7N9 candidate vaccine virus derived from the fifth wave A/Guangdong/17SF003/ 2016”和“L226Q mutation on influenza H7N9 virus hemagglutinin increases receptor-binding avidity and leads to biased antigenicity evaluation”为题分别在线发表于国际病毒学期刊Antiviral Research(IF:4.101)与Journal of Virology(IF:4.501)杂志。

H7N9流感病毒自2013年出现以来,一直在不断进化。截至目前,H7N9流感病毒已经历了7个流行季,引发了5次流行高峰,并在第5波流行中出现了高致病性H7N9毒株(HPAI H7N9),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课题组以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更新的H7N9疫苗候选株A/Guangdong/ 17SF003/2016 (GD/16) 为研究对象,在小鼠和猕猴动物模型中系统地分析了该疫苗株的免疫原性、抗原性及影响HA抗原性变异评估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我们研究发现:GD/16疫苗株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血凝抑制抗体(HI)检出水平偏低;既往疫苗株A/Anhui/1/2013 (AH/13) 能够提供对GD/16的完全保护,但HI交叉反应性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血凝素L226Q位点突变可以起HA受体亲和力增强并导致H7N9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评估产生偏差。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分析H7N9和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疫苗株的免疫效果及抗原变异时,应充分考虑受体亲和力对HI结果的影响。除了传统的HI实验以外,还应同时采用多种血清学检测手段(MN、ELISA)及体内保护实验,综合评估疫苗株的免疫效果和HA抗原变异。此研究成果对今后H7N9病毒的变异研究及疫苗株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实验室王洋博士、研究生董记博士和吕云华硕士,通讯作者为陈凌教授与潘蔚绮副研究员。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经费支持。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354219306163?via%3Dihub

https://jvi.asm.org/content/early/2020/08/07/JVI.006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