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刘春丽和杨凯团队联合报道了肺动脉高压患者上呼吸道真菌图谱及其亚型特征
2025-03-104572025年3月10日,王健、刘春丽和杨凯团队在BMC Medicine(影响因子:7.1,中科院1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关于肺动脉高压及其不同亚型患者上呼吸道真菌组成的研究论文“Distinct Airway Mycobiome Signatur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Subgroups”。王健教授、刘春丽教授和杨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晨婷副研究员、博士生钟碧华、江倩副研究员、卢文菊教授和吴宏楷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
机体菌群稳态在维持生命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咽部连接口腔、鼻咽、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食道等多个生理部位,与外界环境相通,是很多致病菌侵入下呼吸道并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通道。咽部和气道微生态失衡在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贡献仍知之甚少。本团队前期通过咽拭子采样结合菌群测序分析首次报道了肺动脉高压患者气道细菌菌群的组成情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动脉高压患者气道的菌群丰富度升高,但多样性下降,其中链球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和雷尔氏菌属三种菌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对于疾病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相关成果于2020年11月发表于循环与外周血管病经典期刊Hypertension(影响因子:7.2,中科院1区Top期刊),并获期刊编辑部评选为2018至2020年间肺动脉高压领域优秀论文20篇之一(Hypertension Editors’ Pick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除了细菌菌群,机体真菌的稳态失衡同样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联合粤佛地区五家医院共同收集了24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的咽拭子样本,通过测序分析首次系统报道了肺动脉高压及其不同亚型(临床分型、右心功能分级、疾病严重程度及抗生素和/或激素使用等)患者的气道真菌图谱。研究揭示了三种真菌淡紫拟青霉属、伊萨酵母属和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属在肺动脉高压及各种亚型患者中均存在稳定上调,且三种真菌联合分析可有效预测肺动脉高压,并与六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pro-BNP、mPAP、PVR等临床指标呈强相关性。本研究拓宽了我们对于肺动脉高压气道微生物组的认识,并为将来进一步阐明气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及利用气道微生物特征建立高效能的肺动脉高压预测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前期理论基础。
通讯作者简介
王健 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二级教授
广州国家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方向负责人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血管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心血管中心右心委员会副主委
刘春丽 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三病区主任/呼三支部书记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组委员
广东省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秘书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
杨凯 教授、博士生导师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轮值副主任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肺血管病学组组长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
近五年以通讯/共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Hypertension(3篇)、BMC Med、Br J Pharmacol(4篇)等发表SCI论著20余篇
主持国家级项目(含子课题)4项、省部级2项
第一作者简介
张晨婷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卫健委优秀人才
钟碧华 在读博士生
以共同第一作者在BMC Med、Pulm Circ发表SCI论文2篇
江倩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广州市卫健委优秀人才